八个人能干什么?在上海宏伊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空调班组,八个人,能掌握好专业方面技术、服务好每一位客户、维护好每一台空调、开拓出创新节能之路;八个人,一年能洗近五千片空调过滤网;八个人,能为企业节省逾五百万元能耗支出;八个人,能扛起一栋大厦的冷暖大事。
在8名班组成员中,有5人是生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老员工,另外3人是从有合作伙伴关系的学校招收的青年。自2012年起,班组率先开展“一对一帮扶、师徒结对、拜师带教”活动,重点培养年轻员工。
“这里的专业空调工作大多数人都没做过,很多刚来的学生连设备也没见过。”班组高级主管孙跃和记者说,新人报到后的第一堂课,就是要明确大厦空调的服务对象和性质。与大多数工厂空调不同,大厦里的空调提倡舒适性,因此员工要按照每个客户的不同感受进行一定的“四度”调节,即温度、湿度、空气洁净度和风速。
明确服务对象后,培训才能正式展开。班组为年轻实习员工制定了详细的技术培养和训练考核计划。根据大厦空调设施和电路情况,孙跃独立开发了一批针对性极强的操作模板,只有把它们操作对了,才算是掌握了大厦的总体情况。此外,他还写了一本空调操作手册,以检验员工的临场应变能力。“一旦大厦里出现漏水,小册子就派上用场了,学习到位的员工脑海里马上就能想到应对措施,早一秒反应,就少一秒损失。”
新员工不仅要关注大厦里的中央空调,还需接受家用小空调培训。老员工会把无法维修的空调拆解开,将内部零件作为教具,让新员工实实在在地看清构造、练习拆装。
做物业服务,班组有一个坚定的目标,那就是要让客户安心。虽然是客户买单,但班组时刻践行“能修则修,不行再换”的原则,设法为客户制定最省钱的维修方案。他们每月都会制订详细的设备保养及维修计划,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员工,时间节点明确,并依托设置在空调机房里的看板,实时了解大厦内数万平方米空调风管、数千个AHU/PAU以及末端过滤网清洗的进度。
细致耐心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关键。班组自我加压,定了三条“死规矩”。一是“我能等,客户不能等”:收到报修单,不管当时有多忙,都必须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,绝不能让客户着急。二是“事情不做完不能走”:到了饭点,如果任务没有完成,一定要等手上的事做完了才能去吃饭;下班时间到了,只有等到接班的同事上手干活了,才能离开。三是“待人礼貌”:客户打电话时不敲门;任务完成后要道别;不能发脾气;随时答复客户的咨询;耐心指导客户操作空调面板……“我们的服务就是要让客户感到舒心。”孙跃如是说。
班组还对大厦商业及办公租户承诺,保证每年免费清洗空调风机和过滤网两次,包括因客户真正的需求而增加的有偿空调清洗工作。一年下来,他们为客户清洗了总共近五千片空调过滤网。为了不影响客户正常办公,他们大多在晚间作业,有时客户提出特殊需求,他们也不计辛劳,加班加点达成目标。正是这种“只要客户满意就好”的服务精神,让班组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和信任,频频收到表扬信和锦旗,还获得了“工人先锋号”“上海市模范集体”荣誉称号。
班组管理的大厦自2006年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起,至今已有17个年头,空调设备却仍是老一套,从未经历过大换血。究其“长寿”的原因,一定少不了班组的功劳。在主设备的运行维护上,他们积累了许多经验。比如,这里的空调运行依靠水机交换机制,只要保证空调内部清洁,就能减小空气和水交换过程中产生的热阻和风阻,既省电,空调风的质量又好,还能延长寿命,可谓是一举三得。
此外,成员们还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节能之路。孙跃常说:“空调早开一分钟、晚关一分钟,耗费的都是能源,都得把握好。”因此在必要时,他们会进行人为干预,助力节能。
班组会根据天气变化决定空调的开启时间。在盛夏,凌晨四点是每日室外气温最低的时刻,此时应打开空调,降低室内温度,直到早晨七点左右关闭,再打开冷冻机维持室温。
利用室内外温差,一样能达到省电的目的:夏天夜里室外温度低,室内温度高,那就打开风机让外面的风往里送,起到给室内降温的效果。
还可以用转轮回收空调排出的废气中的冷气,最高可达50%冷量回收率,也不失为一大节能妙招。
到了冬天,大厦制暖得靠锅炉。虽然采用了自动化设备,但停炉时难免会存在上下1摄氏度的公差。别看数字小,消耗的能源可不少。因此,接近目标温度时,班组就会立即进行人工停炉操作。
事实证明,他们的努力是有效的。自2011年以来,大厦制冷空调和锅炉制暖运行能耗成本每年下降5%—10%。自2016年起,能耗支出从始至终保持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且略微下行的态势。据粗略统计,截至2019年底,总共节省了逾500万元能耗支出,创造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。
回想过去,班组成员都或多或少地羡慕过大厦里每日穿戴整齐、坐在办公桌前的白领,但工作了一段时间后,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想法了。他们明白,认清工作性质、学好一门技术、用心服务客户、热爱这个行业并竭尽所能地完成每一项任务,成就感、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,每一天就都会是丰富、快乐的一天。